固态锂电池有何创新突破?实现固态锂电池的量产又对新能源行业发展有何意义?纯锂新能源副总经理周林路说:“应对储能安全挑战,我们自主研发了全固态锂电池,主要将锂电池内部的液态电解质变为固态电解质,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存在易燃易爆炸潜在风险的难题,具有安全、高效、长寿命、低成本等优势,可应用于储能、两轮车电池等领域。”
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超过2100只。长寿药概念股大涨,雅本化学20cm涨停,特一药业、兄弟科技、金达威涨停。ST板块掀涨停潮,*ST开元、ST恒久、ST柯利达、ST加加、ST沪科等30余股涨停。并购重组概念股维持强势,电投产融、华立股份、大唐电信、松发股份等20余股涨停。半导体板块震荡反弹,富乐德、锴威特、上海贝岭涨停。下跌方面,风电、光伏板块展开调整,双一科技、晶澳科技等跌超5%。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今年在制度型开放和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务实高效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磁吸力”,加速外资“引进来”,在促进境内企业与金融机构“走出去”方面也成效显著。
中国银河(601881)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选择。
筑巢引凤
制度型对外开放政策频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不断推出。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机构。4月19日,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11月1日,证监会等六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12月4日,“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落地。12月20日,证监会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频出,体现了我国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透明度不断提升,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向外资机构传递了明确的积极信号,提升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对外开放对提振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十分必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投资机构,可以带来更多资金、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市场活跃度,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市场制度创新、法治建设和生态重塑。二是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企业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企业加强治理,改善上市公司质量。三是可以加强跨境资本流通,促进金融合作,拓展人民币应用领域与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聚焦堵点难点问题,在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投资便利性上做“加法”,扩总量、提质量,让外资入市的门更大、路更宽。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A股被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流指数纳入,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中日、中新、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并运行,已合计推出24只ETF互通产品;外资金融机构投入“真金白银”,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也为进一步深化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基础。”章俊说。
谈及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举措,田轩表示,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方式,扩展投资范围等举措最为迫切。
“当前我国通过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拓展境外投资渠道和投资范围,可以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交易,提升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另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衔接,完善投资者结构、资本市场产品结构以及资本市场制度等,增加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的要求。”田轩说。
笃行不怠
“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外资机构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QFII”)名录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QFII达858家。其中,今年已有61家外资机构获批QFII资格,阿曼投资局、英国养老保障基金委员会等大型机构均在列。
同时,今年外资机构“落子”中国的消息接二连三。2月份,证监会对花旗环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设立独资证券公司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申请文件提出反馈意见。3月份,我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展业。4月份,证监会核准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外资机构在国内展业步伐加快,不仅有利于外资机构自身的长期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章俊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增长潜力是外资机构加快布局的重要驱动力。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依然强劲,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等新兴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在田轩看来,外资机构在国内展业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政策支持、经济基本面的强大韧性、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带来的长期投资价值等。
开放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积极“引进来”的同时,还要勇敢“走出去”,让中国优质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向世界、融通全球。作为各类资管机构配置海外资产的重要途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QDII”)制度为境内机构拓展国际化业务提供了机遇。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QDII累计批准投资额度达1677.89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3年3月份起,证监会实施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制度,企业赴境外上市热度攀升。根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已有131家企业境外首发上市及全流通备案。备案企业行业分布呈多样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自动驾驶等新经济领域企业不断涌现。
分析企业赴境外上市持续升温的原因,田轩表示,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实施后,简化了企业境外上市的流程,提高了备案效率,企业能够更快地完成上市准备。同时,随着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步伐加快,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大,而境外上市门槛降低,一些新兴企业更易通过上市审批,从而获得更多长线资金的支持。此外,境外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理念更为成熟,市场机制更为完善,尤其对科技和创新型企业具有较高的估值,优质企业能够吸引更多长线资金,且在市场监督下,能提高自身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提高了企业境外上市积极性。
磁性增强
外资看好2025年A股市场
自9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A股市场交投升温,投资价值彰显,外资对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信心持续增强,看多、超配A股的声音不断。
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不断出台,发力方向的进一步清晰,在经济增长企稳的情况下,A股在明年下半年将有较好的表现。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记者表示,政策刺激与个人投资者资金净流入是支撑明年A股市场表现的主要因素,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上涨约5%。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企稳将是重要的催化剂,更多“耐心资本”入市有望抬升市场的估值中枢。
此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5年投资策略,纷纷表示将对A股进行超配。例如,高盛发布2025年投资策略预计,明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分别上涨15%和13%。2024年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A股估值向上重估,高盛维持高配A股的投资建议。
贝莱德在“2025年全球投资展望”中表示对中国股市观点为“战术性超配”,并提出中国股市相对于发达市场,更具有估值吸引力。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不断增持A股资产,促进了双方的良性互动,有效激活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显著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国际吸引力。这些外资机构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为中国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更优形态的转型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吸引更多外资机构的关键还是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董忠云认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严格退市制度,畅通退市渠道,促进风险类公司出清等方式,为外资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配资股票交易平台,让外资“留得住”。